我在平时阅读的时候,比较喜欢看一些宏观经济、社会科学一类书籍,很少阅读人物传记,因为总感觉会有幸存者偏差。但是通篇阅读本书过后,整体感觉非常愉悦,感叹曹德旺一生波澜传奇,却又很接地气,云淡风轻的叙述背后应该有着惊心动魄的境遇。回想起曾经有机会参观过海澜之家总部,看过关于董事长周建平的介绍,两位经历如此相似,创业初期遭遇重大变故,迷茫彷徨而后坚定信心东山再起。
曹德旺小时候,他母亲对他说的一番话让我印象深刻,这番话是”天下没有人会同情你贫穷,也没有人为你解决;要摆脱贫穷,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很拼搏” ,“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志气”,“做人重要的是人格的完整,最需要的是取得他人的信任”。要知道此时他们家里已经很落魄了,他妈妈也是之前的名门贵族家的大小姐,在突发意外后穷苦日子里却能保持乐观豁达,知性懂理。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妈妈的品质也是这位企业家宝贵的精神财富。
曹德旺不是普通的生意人,书里写到很多事让我对他很佩服。
一件事是他倒卖白木耳的时候,被车站发现扣押了,他拿不出公章证明,回到老家,只好一家一户去解释赔了,请他们相信,货款一分钱都不会少给,但等他赚到钱还,大家都相信了他。然后他就去想办法赚钱了,没有本做生意,他就去工地赚工分钱,干就老老实实干,不计较回报的干,结果感动了指导员,不但给了他一大笔工分钱,还帮他要回了白木耳,还清了菇农的货款。为什么佩服?——真的讲诚信,逆境下心态好,去想办法解决问题,不管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别人的问题,而不是哀叹命运不公。
另一件事是他想开玻璃厂,其实他不懂玻璃行业,但凭借对前景的看好,他去想办法筹钱,要土地,调动人的户口,这些本质就是经商需要的资源,一般人看着事情就怕,曹德旺不怕麻烦去整合资源,让闲置的资源变成财富,这就是商人的价值。他为了得到领导支持,拿出一只打火机给公社社长点烟,打火机在当时可是稀罕物,公社社长一见面也说,老曹你长得白白胖胖,哪里发财?曹德旺说自己很朴实,但是他懂包装自己。
曹德旺的商业经验越来越丰富,他一直在学习不同的管理模式,他很爱看书。当然我觉得商业经验真的是一次有一次反复经历中习得的,不只是看书看会的。因为在做采购时经常要签合同,所以曹德旺在做生意时,对合同很重视,他说凡是能想到的,该说明的都写到合同里,在那个年代,这都不是容易有的见识,让人佩服。正因为重视合同,他和别人做生意,遇到过心怀鬼胎的人,但是因为在合同里约定了严格的赔偿条款,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曹德旺白手起家,创建了福耀玻璃集团,现在已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毋庸置疑他已经是个成功人士,我相信他的成功也有运气成分,不过这种运气绝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他具备的品质赋予的附带价值。
正所谓“自助者天恒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