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聚焦两会•回眸2022”之四|本溪法院:探索多元解纷新路径 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
  发布时间:2022-12-30 10:12:31 打印 字号: | |

“本溪两级法院在强基方面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的软硬件都得到了升级,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本溪法院代表委员见证“强基工程建设提升年”活动中,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本溪法院的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给予了肯定,对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的新变化、新气象赞不绝口。

本溪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建设 进一步提升审判质效的决议》和省法院强基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坚持强基导向、完善诉讼服务、深化诉源治理,加强“五化”法庭建设、示范法庭创建,全力推进强基工程走深走实。

本溪中院质效管理工作、南芬法院文化建设在全省法院作经验介绍,平山法院获评“全国优秀法院”、全国“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本溪县法院田师付法庭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第四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典型案例。

凝聚工作合力 “一盘棋”推进强基工程

“要不断探索强基工程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途径,切实推动基层基础建设和人民法庭工作取得新发展,为本溪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在本溪法院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暨“五化”法庭建设、示范法庭创建工作现场会上,本溪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景会对强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本溪两级法院党组将基层基础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省法院“长谋划、短安排”工作思路,中院靠前指挥,各基层院全力落实推进,凝心聚力做好强基工作。

加强顶层设计。本溪中院出台《本溪市中级人民法院2022年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成立以党组书记、院长为组长的强化基层基础建设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对强基工作进行专题部署,李景会院长带头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实地了解基层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堵点、痛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部署。

落实各项保障。积极向党委、政府寻求资金和政策支持,今年以来,两级法院累计筹措强基建设资金900余万元。高度重视基层法庭人才保障工作,突出政治标准,强化政治把关,配齐配强基层法庭各类人员,今年以来,累计任命庭长5名,为法庭选派各类人员24名。

打造特色品牌。基层法院紧密结合辖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文环境等特点,结合工作实际挖掘自身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平山法院桥头法庭设立“涉军维权工作站”,依法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力促军地和谐;溪湖法院石桥子法庭辖区内企业众多,通过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精准司法服务,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南芬法院大力繁荣文化阵地建设,逐步形成以法院文化凝聚队伍、提升质效、增强活力的文化建设新局面;桓仁法院结合辖区产业特点,打造“人参产业法庭”“冰葡萄产业法庭”“旅游法庭”等特色法庭,为辖区群众提供精准化、差异化的诉讼服务……

升级诉讼服务 打通便民利民“最后一公里”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打官司,真的是太方便啦!”明山法院卧龙法庭受理了一起遗嘱继承纠纷案件,由于被告众多且正值农忙时节,案件在原、被告居住辖区的卧龙街道办事处巡回审判点开庭审理,将诉讼服务送到了百姓“家门口”,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一致称赞。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本溪法院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司法诉求,传承和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走出机关、主动服务,上门办案、就近审理,深入农村及交通不便、人员稀少的偏远地区开展巡回审判,将司法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群众的需求在哪里,人民法庭的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同时,本溪法院立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依托现代化服务方式,持续发力智慧法院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诉讼服务深度融合,努力实现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次通办,为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本溪中院为全市所有法庭建设一套具备数据交换、文件交换、服务请求交换及音视频交换能力的安全交换平台,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实现数据跨专网与互联网之间传输,形成信息枢纽,使当事人与法官能够跨网互联。

平山法院作为全省“全流程无纸化办案试点单位”,涵盖起诉、庭审、文书制作、宣判、执行、诉讼服务、审判监督、司法公开等30多个节点的无纸化办案项目已全部实施完毕,网上办公办案应用成效稳居全省前列。

桓仁法院华来法庭在全省首先投入使用“辽法云亭”,为当事人提供了24小时的“一站式全域自助诉讼服务站”。只要当事人刷身份证登录设备,就能实现诉讼风险评估、诉状生成、自助立案、案件查询、跨域送达、档案查询、在线庭审、法律法规查询8项重点功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

完善多元解纷 司法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本溪法院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多途径的解纷新格局,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司法力量。

明山法院作为“驻院调解”机制试点,构建 “1+1+1+3”(即一个员额法官、一个法官助理、一个书记员、三个诉前特邀调解员)的立体化调裁对接审判新模式,集中办理物业纠纷、金融借款、婚姻家庭等类型案件,一半以上的新收民商事案件采取驻院调解前置及调裁对接方式结案。如今,明山法院诉前调解经验已经在全市基层法院推广,共面向社会公开选任诉前特邀调解员61名,增设诉前调解场所65间,制定完善相关制度机制19项。

南芬法院下马塘法庭充分发挥扎根基层、贴近群众优势,采用多人次、多角度、多梯次的调解方式,推出“温情调解”品牌,组织干警走进田间地头、农家庭院,提供“巡回式”调解。有一次,一个村民到法庭咨询,称他和另外一户村民因为相邻耕地边界问题发生矛盾,互相争执了7年都没有解决,应该怎么办?法官立即向他详细了解情况,并数次前往该村实地走访,认真丈量土地,最终经过多番调解,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长达7年的矛盾成功化解。

本溪县法院田师付法庭“点线面”结合构建解纷体系,大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被最高人民法院评选为“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典型案例。以诉讼联络员为点,在辖区15个村、社区设立专职诉讼联络员,推动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早预防;以“一庭两所”为线,建立人民法庭与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化解矛盾纠纷联动机制,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以群众参与为面,与辖区村委会签订“无讼村”共建协议,在“评理说事点”设立便民联络点,夯实打造非诉解纷机制的群众基础。

基层稳,天下安。本溪法院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找准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切入点、着力点和侧重点,扎实深入推进强基工程,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筑牢法治根基。


 
责任编辑:宣教科